李源宏侧过头想看刘春,但他没瞧着刘春,反而看到了谢均的面庞——谢均望着他,神情很是淡定,分毫猜不到李源宏已悄悄写下了封妃的圣旨。
&esp;&esp;一想到此事,李源宏的心情便微妙地愉快了起来。
&esp;&esp;谢均见他笑,略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。旋即,他的目光也远远地越过人群,望向了秦檀。两人匆匆对视一下,很快便分开了目光。
&esp;&esp;但秦檀再低下头时,面上却是带笑的。
&esp;&esp;“都起来吧。”李源宏虚扶一下,令诸位妃嫔都起身,自己则坐到了贾太后与殷皇后的中间,道,“今日是敬宜的生日,在座的都是自家人,不必拘泥于虚礼了。”
&esp;&esp;恪妃很甜蜜地一笑,晃了晃敬宜公主的小手,小声道:“回头记得谢过你父皇。”
&esp;&esp;宫女捧了戏本子过来,要李源宏先点戏。李源宏却摆摆手,道:“母后先点吧,儿臣记得母后喜欢看《献美单于》?”
&esp;&esp;贾太后接过戏本子,道:“那《献美单于》讲的是毛延寿如何误了王昭君,哭哭啼啼、凄凄惨惨的,看多了也忒没劲头。今儿哀家便换换口味,点一出《红娘做媒》吧。这西厢记的故事热闹,红娘牵了一段好姻缘,较为喜气。”
&esp;&esp;李源宏闻言,道:“母后竟有兴致看这了?莫非,母后是想为在座的哪一位做媒不成?”
&esp;&esp;“哪里的话。”贾太后将戏本子递回去,道,“皇帝也点一折吧。”
&esp;&esp;李源宏没有翻开戏本,便道:“点一出《武帝求仙》吧。”
&esp;&esp;贾太后打趣道:“这一折讲的是汉武帝为求李夫人还魂,四处祈求仙人。怎么,皇帝莫不是对哪位佳人有意,借了汉武帝的由头暗表心意?”
&esp;&esp;李源宏不答,却抬手将戏本递给谢均,道:“均哥也点。”
&esp;&esp;谢均翻开戏本,见到第一页,便笑道:“我不懂戏,这第一页上是《长生殿》,便点这一折吧。”
&esp;&esp;人群里的秦檀听到这一句,心思微微一动。
&esp;&esp;当初谢均也给她送过这样一本戏谱,那时,他还不喜她,觉得她两面三刀,小心眼地特地送了这本《长生殿》,讽她比戏子还会演。可时过境迁,如今他再点这《长生殿》,她竟一点都不觉得可恼,反而有些舒坦了。
&esp;&esp;戏台子上咿咿呀呀地开演了,贾太后状似闲散,道:“哀家记着,恪妃宫里的秦女佐今儿个也二十多了吧?从前是哀家下旨让秦女佐与贺朝议和离,闹了好大一场误会。如今哀家心底还过不去呢,总想着弥补弥补。”
&esp;&esp;秦檀闻言,起身站了出列,道:“不过误会一场,微臣不敢有怨言。”
&esp;&esp;太后见了,做欣慰状,道:“你在恪妃宫里服侍,勤勤恳恳的,无人不夸好。难得有个能让恪妃都顺心如意的人,哀家怎能不好好对待?哀家想着,总得替你找个去处,好让你的下半辈子有所依靠,不至于孤孤单单的。”
&esp;&esp;李源宏闻言,心底微微咯噔,知道贾太后约莫是要和秦檀过不去了。他唯恐贾太后已被武安说动,要一道置秦檀于死地,便连忙道:“是,儿臣也常这么想,要好好补偿一番秦女佐,所以已有了准备。”
&esp;&esp;——他早就准备好了封妃的圣旨,今日就会拿出来。
&esp;&esp;“准备?”贾太后听着耳边的唱戏声,心中略略不安,道,“你准备了什么呀?哀家倒也有些准备,皇帝前朝事忙,这姑娘家的事,总不如哀家做的顺手。”